中国男篮亚洲杯的集训名单终于揭晓,共23位精英球员被选中,由郭士强执教。不出意外,大多数在此名单中的主力球员将代表国家队出征亚洲杯。然而,对于那些未能入选的球员,他们是否也能展现出与之匹敌的实力呢?
近期,有观点提出如果由一些落选国家队的球员组成一队,其整体实力是否能够与国家队相抗衡。以下是我所构想的阵容:
控球后卫——孙铭徽,尽管他的进攻效率不是特别高,常规赛的投篮命中率只有38.2%,但他的防守能力出色,场均能完成2.6次抢断,被评为常规赛最佳防守球员。同时,他在比赛中的组织传球能力也非常突出,场均可送出9.5次助攻。
得分后卫——林葳。林葳本赛季在常规赛中展现出强大的得分能力,场均得分高达21分,而在季后赛更是能得到30.5分,这两项数据均为本土第一。虽然他的投射有时不稳定,但他的大心脏特质和关键时刻的果敢使得他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得分点。
小前锋——邹阳。在CBA的赛场上,邹阳的表现为人们所瞩目。他场均可砍下15.6分和8篮板的数据,不逊于部分入选集训名单的球员。他的优势在于他拥有两大利器——长达2米13的臂展和灵活的移动反应能力,使他在攻防两端都能发挥出自己的优势。
大前锋——李弘权。虽然他的身高不及杜润旺,但在其他数据上如篮板、助攻、得分等方面均表现出色。尤其是他的受助攻率极高,三分球顶着防守投出并且不变形,这种特质在国内球员中实属罕见。
中锋——王哲林。虽然王哲林的进攻动作可能不太美观,但在比赛中他仍保持着稳定的进攻能力和篮下威胁。在CBA的赛场上,他场均能得到14.8分和8篮板,投篮命中率高达57.6%。
那么,这五位落选国家队的球员组成的阵容,是否真的能够与国家队相抗衡呢?这无疑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但可以肯定的是,他们每个人都有着独特的技能和潜力,如果合理搭配和磨合,或许真的能够为国家队带来不小的挑战。
